自治區地質局水環院水文黨支部成立于2016年,支部成立伊始,就牢牢握緊了院黨委“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”的榮譽接力棒,樹立起“圍繞中心、建設隊伍、服務發展”的工作理念,以培養一支高素質、年輕化、專業化的地質黨員隊伍為目標,以支撐院黨委打造的“水文涵養寧夏山川,環境優美塞上江南”黨建品牌為己任,充分發揮黨建“培根鑄魂”作用。5年過去了,水文黨支部先后承擔的20余項國家、自治區級重點項目均優質高效完成;18名年輕專業技術人員均光榮加入黨組織,成為支部的業務骨干。對黨講忠誠、對工作講奉獻、對同事講團結,心無旁騖謀事、干事、成事在支部內蔚然成風。
在項目推進過程中,水文黨支部堅持“支部建在項目上”,按照項目開展與臨時黨小組建設同步,配齊技術骨干與配強黨員隊伍同步,推進項目實施與一線黨建工作同步的“三個同步”,確保項目在哪里,黨的組織就跟進到哪里,黨的工作就跟進到哪里。接到寧夏地下水水源地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緊急任務后,支部成立了項目臨時黨小組,在黨小組長李英的帶領下,全體工作人員連續奮戰7個晝夜,困了累了就在辦公桌上趴一會,餓了簡單將就一下,緊急關頭啃下硬骨頭,最終按時提交成果,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了數據支撐。
2017年,我們承擔了閩寧鎮生態移民聚集區供水安全示范項目,該項目不僅事關閩寧鎮6萬群眾的生活用水安全問題,也事關樹立東西合作的典范,銀川市乃至自治區都高度重視。為確保任務圓滿完成,水文黨支部充分考慮到項目工作區山洪頻發、地層復雜、鉆探掘進難度大等危險和困難,調集2名老黨員機長,3名黨員業務骨干,成立臨時黨小組,作為項目攻堅克難的先鋒隊。老黨員楊正偉在鉆機成井的關鍵時期,晝夜值守,我們怕他身體吃不消,都勸他回去休息,但是他說自己經驗豐富,盯在現場心里更踏實。在老黨員的帶動下,整個鉆機組擰成一股繩,終于在20多天后,兩眼探采結合井成功出水,這不僅解決了閩寧鎮群眾飲水的燃眉之急,改善了閩寧鎮地區群眾的生活條件,也彰顯了地質隊員的責任與擔當,更表明這些年來,我們抓支部建設成效顯著!
今年10月,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席卷銀川,水文黨支部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要求,積極響應區直機關工委號召,支部黨員全部下沉社區疫情防控一線,在協助社區做好日常防控的同時,大家都拿出了地質隊員在野外經常搭建帳篷的“絕活”,將所在社區防疫帳篷的搭建和拆卸“包了圓”。支部黨員被社區工作者和居民親切地稱為“帳篷哥”,支部也有了一個新名字——“帳篷哥”黨員突擊隊。
黨員韓強強,常年駐扎野外工作十多年。有一次突發面癱,被領導強行要求去看病,但他看完病沒多久又“偷偷”回到了工作崗位。
黨員方磊,女兒出生不到一周就回到野外一線工作,就連父親去世他都不在身邊,對家庭他有很多的愧疚,但對于地質工作,他無怨無悔。
這就是我們支部的黨員!
無往不勝,是因為我們有“魂”;矢志不渝,是因為我們有“根”。組織上合編、思想上合心、工作上合力,行動上合拍,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底氣;愛崗奉獻,爭創一流,是新時代地質工作者的奮斗之美,更是地質人的不懈追求!今后,我們將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,為自治區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提供技術支撐和水資源保障,繼續書寫寧夏地質人的嶄新篇章!